《大清歷朝實錄》和《大清五朝會典》是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提供館藏珍本,北京書同文數字化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,合作完成。
大清《會典》作為典章制度類史料之一種,在清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,它是當時的皇帝、臣僚通過了解大清國國家體制和各部、院職責權限的權威文獻。各部《會典》簡介如下:
第一部《大清會典》始修于康熙二十三年(1684)五月十二日,二十九年(1690)四月二十六日告成。全書十函八十冊,其中首一冊,正文七十九冊一百六十二卷。
第二部《大清會典》始修于雍正五年(1727),十年(1732)告成。全書十四函一百冊,其中首一冊,正文九十九冊二百五十卷。
第三部《欽定大清會典》、《欽定大清會典則例》始修于乾隆十二年(1747),二十九年(1764)告成。其中《欽定大清會典》一百卷,《欽定大清會典則例》180卷。
第四部《欽定大清會典》、《欽定大清會典事例》、《欽定大清會典圖》始修于嘉慶六年(1801),二十三年(1818)告成。其中《欽定大清會典》十函四十冊,其中首冊含正文卷一,合正文八十卷;《欽定大清會典事例》七十二函三百六十冊,首四冊,正文三百五十六冊九百二十卷;《欽定大清會典圖》十函四十冊。其中首一冊,正文三十九冊一百三十二卷。
第五部《欽定大清會典》《欽定大清會典事例》《欽定大清會典圖》始修于光緒十二年(1886),二十五年(1899)告成。其中《欽定大清會典》六函三十六冊。其中卷首一冊,正文三十五冊一百卷;《欽定大清會典事例》六十四函三百八十四冊。其中首二冊八卷,正文三百八十二冊一千二百二十卷;《欽定大清會典圖》十二函七十三冊。其中首一冊卷首一,正文七十二冊二百七十卷。
另外,《大清五朝會典》還配有以下功能,方便讀者使用:
顯示形式:全文數字化《大清五部會典》其數字化文本和原檔圖像頁并存,二者既可獨立瀏覽,亦可對應切換,以方便讀者核對檢索結果。
目錄:全文數字化《大清五部會典》按編輯體例編有原文本卷次目錄。
數字化:檔案內容全部數字化,在保持原文本版面和繁體字原形的基礎上,實現“字字可查、句句可檢”。
漢字數字化標準:采用ISO/IEC-10646:2003國際標準,使得本品可以運行于全球各語言版本的Windows系統。
漢字關聯檢索:全文檢索內置漢字關聯,其中包括:簡繁、正異、通假、正訛、避諱字、中日等各種漢字之間的關聯,支持在任何電腦系統下輸入的漢字均可準確檢索到相關內容。
輔助輸入:提供內置“巧筆”手寫輸入,無需任何鍵盤輸入法,可直接用鼠標寫漢字。
輔助工具:軟件內置聯機《康熙字典》、《中西歷對照表》,可隨時查生字和進行中西歷日期轉換。
筆記、書簽:用戶可在閱讀結果的任意處直接加注筆記,標注書簽,標點和勘誤等。
《大清歷朝實錄》計4441卷,以太祖高皇帝至德宗景皇帝十一朝《實錄》為主體??紤]到:《宣統政紀》與《實錄》體例無異;《太祖武皇帝實錄》(順治寫本)與《太祖高皇帝實錄》(雍乾??北荆┑牟町?;《滿洲實錄》與《實錄》體例和纂修程序的不同,且漢文部分又與《太祖武皇帝實錄》差異較大,故將此三者附錄于后,以便盡可能地保持歷朝實錄的完整,并使讀者對不同文本間的差異有所了解。全文數字化《大清歷朝實錄》其數字化文本和原檔掃描的圖像并存,二者既可獨立瀏覽,亦可對應切換;除按編輯體例編有原文本卷次目錄外,另編有精確到月的時間索引。主要配有以下功能:
數字化:檔案內容全部數字化,在保持原文本版面和繁體字原形的基礎上,實現“字字可查、句句可檢”。
漢字關聯檢索:全文檢索內置漢字關聯,其中包括:簡繁、正異、通假、正訛、避諱字、中日等各種漢字之間的關聯,支持在任何電腦系統下輸入的漢字均可準確檢索到相關內容。
輔助輸入:提供內置“巧筆”手寫輸入,無需任何鍵盤輸入法,可直接用鼠標寫漢字。
輔助工具:軟件內置聯機《康熙字典》、《中西歷對照表》,可隨時查生字和進行中西歷日期轉換,同時,用戶還可在閱讀結果的任意處直接加注筆記,標注書簽,標點和勘誤。
圖片:無
已添加附件:無